当前位置: 首页 > 旅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都市快报》:帮残疾人实现旅行梦 三年服务493人次

发布时间:2015-03-27    人气:

《都市快报》3月20日报道 记者 黄安琪

    爱心大咖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黄老师和学生志愿者

    每个人都有亲近自然的权利,他们也不例外

    徐大姐和爱人都是盲人,在杭州市古荡一带经营一家推拿店。除了节假日,他们几乎每天守店12个小时,收入勉强糊口。日复一日的生活让人喘不过气,他们渴望感受蓝天、微风,甚至大海的浪花。

    3月15日,他们有了带孩子旅行的机会。他们在龙井路边的茶园,体验江南的早春;他们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动手制作扎染丝巾,“虽然看不到做成什么样子,但是我们能摸到,心里很高兴”,徐大姐边说边笑,笑声爽朗。

    提供这次旅行机会的,有杭州市盲协、旅行社、景区,所需费用从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下设的无障碍旅游专项基金支出。当天,有11户盲人家庭免费得到服务。

    策划这场活动的,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社管理系副教授黄宝辉。她在学校发起了一个学生自主管理的旅游策划工作室,带着一群旅游专业的学生,帮助盲人等残疾人群实现旅行梦想。2012年迄今,她指导的工作室策划了28场同类活动,服务残疾人493人次。

    通过旅游让普通人了解残疾人

    黄宝辉发起旅游策划工作室的初衷是“上好课”。她教的课程是“旅行社产品设计”,实践性很强。几个导游专业的学生提交了一份作品,为聋人设计旅游产品,理由是残疾人也有亲近自然的渴望,旅行却比普通人更困难。

    尽管面临着经费等诸多问题,但黄宝辉带着学生,找期待出游的聋人、联络旅行社、对接景区,最后成功让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的聋哑学生到千岛湖游船。这是黄宝辉第一次和残疾人近距离接触,她感受到孩子对旅行的渴望和快乐,决定把残疾人旅游继续做下去。于是,2009年成立的“励睿旅游策划工作室”,渐渐成了公益平台。

    她反思,自己以往没接触残疾人时,并不会主动去了解这个群体。而旅游,正是一种轻松有效的方式,让普通人了解残疾人。“旅游并不是有钱有闲才能享受,而是一种生活方式,每个人与生俱来就该有的权利。”

    服务好残疾人 老人孕妇也能受益

    对话

    都市快报:20多场残疾人旅游活动下来,哪些事触动过你?

    黄宝辉:带盲童沿运河游览,路过药店时,他们说,哇,有中药的香味;下雨了,孩子们不想那么快躲雨,说我们再体会一下。还有一位阿姨,怕给人添麻烦,很多年没出过门,有机会出来特别开心。每次体会到服务对象的快乐,我都很感动、很有成就感。

    我觉得做无障碍旅游特别有意义,意味着你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群,都能关怀照料。去年暑假时我摔伤了,只能用左手吃饭,那几个月我也是“残疾人”。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几次这样的体验。

    都市快报:现在最需要哪种帮助?

    黄宝辉:杭州的公益氛围很浓厚,一直以来得到了很多帮助,有学校和很多公益组织的支持,也有企业的信任。每个活动的参与者都很感动,觉得残疾人真的不容易,他们对感受这世界的渴望,实现这朴素梦想的艰难,会击中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成事的关键就是“坚持”,一个人拒绝了你,其他人还是愿意帮你的。希望政府能出台一些鼓励扶助政策,给接待残疾人的旅游业企业一些扶持。

    项目真正启动后,志愿者们感到残疾人出行的基础设施、环境氛围都不够理想。即使依托旅游专业院校,“励睿旅游策划工作室”也没有经验可借鉴。但长期积累的旅游教学经验让黄宝辉有底气:风险控制、时间安排、场所选择……旅游学院的学生具备一定专业素养,学生也能通过活动积累经验。

    活动一般由工作室发起,委托相应的杭州市盲人协会、聋人协会、肢残协会寻找有需求、出行困难的残疾人,再由工作室指导旅行社执行。旅行社多次踩点设计线路、包车、买保险等都是活动成本,活动多了,每次“化缘”都很耗费精力。后来,杭州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设立了无障碍旅游专项基金,开始支持残疾人出游活动。

    “先用免费的活动吸引残疾人出行,长远的规划是慢慢让公共场所的设施、旅游设施实现无障碍,不仅利于残疾人出游,对视力、听力不好的老人、行动不便的孕妇以及带孩子的家庭来说也是好事。”黄宝辉说。“对旅游界来说,如果你连残疾人都服务好了,还有什么做不好?”

黄老师(图中)和学生志愿者组织肢残人士游西湖。 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