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旅游报》:我国旅游教育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

发布时间:2011-06-15    人气:

 《中国旅游报》6月1日报道

□李成军

    2009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颁布以后,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旅游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目前旅游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严重限制了旅游教育结构调整及其质量提升。下面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抛砖引玉,引起各界关注。

    一、我国旅游教育基本情况

    据旅游部门统计,2009年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独立建制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1733所。其中高等院校852所,中等学校881所。全国旅游院校在校生共计95万余人,其中高等院校在校生49万余人。高等院校在校生中,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分别占1.34%、37.03%、61.63%。专任教师数为2万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者2136人,占8.8%。为了推动旅游教育的发展,旅游部门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如成立了中国旅游研究院,以加强旅游重大战略和旅游基础理论研究;推动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与南开大学完成战略性重组,成立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旅游研究平台和旅游科技高地;推动成立了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等。

    二、旅游教育存在的若干问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第七章第二十二条就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要“优化学科专业和层次、类型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但是,当前旅游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一些体制和机制难题,具体如下:

    (一)在现有学科制度下,旅游管理专业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拓展应用性新专业存在制度障碍。1998年颁布目前仍沿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旅游管理”设置于“管理学”下面的“工商管理”之下,且只设置了旅游管理一个专业。其他与旅游相关专业如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为目录外专业,开设院校较少。从目前实际状况来看,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为管理型人才,难以与旅行社、酒店、景区多样性的人才实际需求对接,与旅游业的管理实际也有一定差距。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管理、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产业政策等领域的管理不断深化。此外,近年来邮轮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滨海旅游、温泉旅游、科技旅游、健康旅游、会展旅游、旅游地产、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投融资等新领域不断涌现,需要大量跨学科的人才。但旅游管理专业面对旅游发展新趋势带来的人才新需求束手无策。因此,旅游教育与行业人才需求双方形成了一个结构性错位,即旅游管理专业难以满足产业发展主要领域的人才需求,而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只能由其他相关专业、甚至不相关专业培养,结果导致“学旅游的干不了旅游,而干旅游的不学旅游”的奇怪现象。

    行业的人才需求要求改变现有专业设置状况,不断开设新专业,但在现有学科设置下,拓展新专业存在制度障碍。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只有一级学科门类才能下设若干专业,而“旅游管理”是“工商管理”一级学科门类之下的专业,无法拓展新专业。这正是导致这种奇怪现象的体制机制问题,是下一步改革需要破解的政策难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行业适应性不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在旅游行业内的就业率较低,据统计一般为20%左右。这么低的行业就业率一方面是行业难以吸引毕业生所造成,另一方面是旅游行业不愿吸纳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所致。后者反映了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严重的问题,其直接原因很多,如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通用性课程多,行业针对性课程少;许多院校还缺乏相应的实践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本科学生缺乏充分的实践训练,难以适应行业需求,从而导致他们行业内就业不受欢迎。

    (三)旅游教育资源分散,缺乏引领性本科旅游院校。近年来,旅游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其总体状况是好的,但“弱、小、散”的特点仍较突出。目前全国有21所独立建制的高职旅游院校,但没有一所独立建制的能起到引领作用的本科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布点面广,2005年全国布点即达645个,但旅游院系大多规模较小,教育资源比较分散。旅游院校在校生为95万余人,但平均每所院校在校生仅549.59人,其中高校校均584.95人。2009年全国旅游院校共有专业教师4.2555万人,校均24.56人,其中高校校均25.98人。2006年教育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调查发现,旅游相关本科专业主要分散于综合性院校的地理、历史、经济、园林、社会、建筑等有关院系中,其中20%分布在历史类院系,17%分布在地理类院系。这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旅游特色不明显,一方面所“寄生”院校本身与旅游行业联系不紧密,难以发展旅游特色,另一方面,由于这些专业处于附属地位,实践基地、师资、设备等办学条件的改善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容易被“边缘化”。因此,组建综合性、应用性旅游大学(学院),有利于将这些分散的相关专业进行整合,以充分发展旅游特色,有效缓解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结构性错位问题。

    三、对策建议

    建议教育部门牵头,联合旅游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将旅游业作为应用型教育改革的试点行业,主要有以下设想:

    (一)加强应用性旅游本科教育改革

    1.拓展应用性旅游本科专业。希望教育部在新一轮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为满足旅游业人才需求,增加若干应用型旅游本科专业。建议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利用目录外专业论证发布机制,依据旅游行业发展需要发布跨学科的应用性旅游本科专业目录,并在旅游院校新专业申报方面给予相应的扶持和支持。

    2.加强应用性旅游本科教学改革。提升旅游部门在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探索教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共同参与的教育协商机制,建立和完善旅游部门及有关专家参与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以加强旅游教育体系和产业实践之间的沟通;鼓励本科院系加强实践教学方面的课程,适当增加实习实践时间;在应用性旅游本科的教学体系中,要打通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之间的衔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职业资格方面的课程。

    (二)建立和完善应用型旅游教育体系

    应用型旅游教育体系在办学层次上包括中等旅游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应用性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在办学方向上要注重院校与旅游行业、企业的紧密联系。目前这个体系的短板就是应用性本科教育。因此,首先要加强应用性旅游院校建设,依托国内重点旅游院校,建设一批高层次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基地。二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旅游职教集团,加强旅游职业技能人才培养,完善“纵向贯通、横向联合、中介参与”的运作机制。实现高职与中职的贯通,企业与院校的合作,行业与中介机构参与的格局,将高职、中职旅游类院校打通,合作办学。三是完善质量监控体系,提升旅游教育质量。逐渐建立一个政府监督、多方参与、灵活有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认证体系,定期发布《中国旅游教育质量评价报告》。四要落实国家有关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引导旅游企业重视社会责任,使实践实习得到制度化保障。

    (作者单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SourcePh>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