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楼外楼传统菜肴烹制技艺、严州府菜点制作技艺……6月28日,“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现场终评活动,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举办。30项扎根浙江地域文化传统的美食项目参评。来自各地的非遗美食项目传承人在烹饪间里“大展拳脚”,在台面上展陈菜品,讲述了非遗美食的历史和典故,还原出地道的烹饪技艺,让一个个非遗美食项目从“纸上名录”中活起来、热起来。
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展示我省传统美食类非遗项目的历史价值和独特魅力,进一步推动我省传统美食类非遗项目的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承办了“非遗薪传”浙江传统美食展。活动自4月中旬启动以来,受到全省各地非遗美食从业者热烈响应,共收到118项非遗美食项目报名。
今天现场最终评选出薪传奖和最佳展演奖,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参加9月中旬举办的第十二届浙江·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杭州工艺周)。
为更好地对话浙江非遗传统美食项目的传承人,当日下午还开展了“味觉遗香”——浙江传统美食非遗保护、传承和利用交流会。
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浙江大学社会系教授刘朝晖认为,今天的比赛,是家常而不寻常的。
“我们看任何一个饮食,都可以看到每个地方的文化认同。”刘朝晖说,展评活动突出了非遗主题,说的是这道菜如何讲故事,和当地的饮食文化相关联。其实大家都有满肚子的故事,只有讲出来,才能更加凸显非遗的价值。
他认为,饮食非遗是最能够体现非遗馆的特色。“有些传承人在企业里已经做了小场馆,我们要充分关注到社区层面、群体层面、个人层面对于非遗的保护,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非遗,从而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让非遗活在人们心中。我相信,饮食非遗有着丰富的市场前景。” 刘朝晖说。
浙菜有没有可能成为国家级的非遗?
浙菜专家戴桂宝老师认为,要留住饮食文化,挖掘饮食文化。比如今天我们看到的火腿,火腿工艺是一部分,火腿有什么特色,和其他地方有什么区别,都可以呈现出来。头伏火腿二伏鸡,我们立夏吃什么,端午吃什么,这些就是需要记录的当务之急。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卢敦基说:“我们上午在看在吃的东西里,很多是不能放的。街头小巷那些烧好过了5分钟就变味了的食品该如何传承?这样一类食物的困境要如何破局?这个就需要大家的保护。”
“我认为的非遗美食,是天然化、大众化、民俗化的,像今天的展台一样,展示着文化。”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厨艺系副主任金晓阳表示,“非遗美食要如何创新和提升?我也提出三个意见,要精细化、时代化、营养化。比如有些菜品按照传统技艺需要使用大量的猪油,是不是可以适当改变一下。怎么样把其产业化?把传统美食当作旅游资源更多地挖掘出来,可能对产业有很大的帮助。”
数十位省内专家与非遗美食项目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深入讨论非遗美食传承的困境与出路、品牌塑造与推广等问题。
原文链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474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