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靳畅 钱兴成 编辑:李凤 魏彪
“独立烹制一桌饭菜,让家人尝尝你的手艺;每周开展一次屋内清洁,提升家庭幸福指数;观看一部劳模电影,学习劳模精神……”1月16日,在寒假放假当天,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向全校学生发出了“十个一”的寒假居家劳动倡议书,引导广大学子利用假期时间,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地参与家务劳动、菜肴烹制、农业劳作、社区志愿服务、专业技能自学等各种劳动。
事实上,倡议学生居家劳动早已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每年长假期间的常规活动。一直以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劳动这件“小事”作为对学生“五育并举”中的大事和要事来抓,不断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劳动能力,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国服务”劳动教育品牌,收效显著。
组织全员行动 擦亮景区校园招牌
作为一所专业旅游类院校,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两个校区中,萧山校区是4A级旅游景区,千岛湖校区位于5A级旅游景区内。早在2017年,学校便开展了以“爱校园、爱生活、爱劳动”为主题的“最洁净校园活动”,并将其作为公共基础课。每周三下午为学生劳动日,全校所有学生在校期间,都需要参加至少两次“最洁净校园活动”,用自己的劳动装扮“最美校园”,亲身体验劳动创造美的价值。
“全员参与的劳动活动,给校园带来了诸多变化。”学校后勤处老师钟吉敏说:“几年前,学生对校园环境卫生很不在意。自最洁净校园活动开展以后,同学们的公共卫生意识、环境保洁习惯有了显著提高,对校园保洁员也更加亲切友善。每一位师生都是校园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校园才能更靓丽。”
据介绍,自2019年起,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将每年5月确定为学校“劳动月”,每年的校庆周确定为“劳动周”,组织广大师生积极开展“美化校园、欢迎校友”的劳动主题活动。在全校最隆重的在校生颁奖项目“阳光工程”标兵评选中,该学校还开设了“劳动标兵”奖项,多措并举推动劳动教育寓教于乐、寓学于用,知、情、意、行相统一。
强化机制保障 贯穿人才培养始终
为进一步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认知,激发其主动劳动的热情,增强其劳动获得感,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创新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在学生综合素质学分制原有人文素质、技能素质、身心素质三个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劳动素质”模块,并设定量化细则,实现德智体美劳全覆盖;打破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形成了形式上“集中+分散”、空间上“日常+节假日”、方式上“理论+实践”、内容上“体力+专业”的劳动教学模式。
与此同时,该学校还把打造“中国服务之美·劳动教育”列为“双高”建设的重点项目、“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确保劳动教育机制有保障、工作有抓手、经费有保障、项目能落地。从2020级新生开始,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了全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作为公共基础课在全校开设,成立了劳动教育教研室,加强劳动教学作为第一课堂的规范化建设,组建了劳动育人辅导员工作室,丰富劳动育人的第二课堂。
在这一系列制度的引领下,学校各个学院纷纷结合自身教育工作实际,将劳动教育充分融入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艺术学院通过与行业大师合作共建“大师工作室”、开设“劳模先锋故事会”等方式,在学生中传播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厨艺学院设立“厨艺大师工作室”,聘请“行业德育导师”,诠释“厨德立人、厨艺立身”的人才培养目标。该院2020届毕业生阎晗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烹饪高级技师,毕业后破格留校任教,从“阎同学”到“阎老师”的身份转化,也给学生塑造了劳动创造价值的导向。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吴雪飞表示,下一步,学校劳动教育将结合专业特点和课程思政分类推进,建设一个劳动项目库和基地群,形成一批具有专业特点的示范劳动教育项目,并有机融入专业实训课和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
形成教育品牌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017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启动了为期5年的“师生助力全省万村景区化建设”项目,每年组织50个“教师+学生”社会服务共同体,服务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把高素质旅游人才培养置身于新农村建设的大舞台,在普及常规性劳动教育的同时,推进“专业建设+劳动教育+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课程思政建设,形成了“中国服务之美·劳动教育”特色化品牌。
当前,学校进一步依托校园周边钱江农场的资源优势,与当地农场共建了150亩劳动教育基地,同时每个学院还借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分别建立了2至3个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中。如,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与杭州西湖景区管委会以合作共建劳动教育基地为契机,组建了“西湖导管会工作坊”“生态文明志愿者工作坊”“卓越导游工作坊”,已有500多名学生参与了西湖景区的相关服务性劳动教育活动。外语学院充分发挥“旅游+外语”的独特专业优势,深度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等高端国际性会议服务。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韦国潭表示,“学校在创建新时代立德树人示范校的过程中,要把劳动教育放到突出重要的位置,作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真正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离开校门走入社会,也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原文链接:http://www.ctnews.com.cn/rcjy/content/2021-01/20/content_96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