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令全球旅游业受到重创,旅游业如何重振信心、加快复苏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
近日,在杭州举办的“2020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以“信心与变革·面向未来的旅游业”为主题,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旅游业界、学界、旅游城市等各方代表通过现场与线上模式参会。研讨了疫情当下、明天和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值得关注的是,来自西班牙、克罗地亚、泰国、突尼斯、哈萨克斯坦、缅甸、乌拉圭东岸等7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出席了本次活动,这是湘湖对话创办以来出席大使人数最多的一次。从一定程度说明,当国外还面临疫情肆虐之时,中国作为最快从疫情打击中开始恢复的国家,已经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
通过湘湖对话平台,中外各方共同讨论了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振兴、变革与发展,其中“国际合作”、“旅游革新”、“产业共同体”、“多边主义”等关键词被多次提及,向外界释放了进一步凝聚合力、共振信心、共渡难关的积极信号,也为我国非政府国际旅游组织参与全球旅游行业合作与治理提供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旅游业作为我国战略性支柱产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尤其是境外疫情尚未完全防控时,如何重振信心、加快复苏甚至是赢得新一轮发展先机,需要有以下考量:
一是要坚持多边主义道路,积极探索全球合作。多边主义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合作共赢的重要基础。旅游业本身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产业,区域合作是其重要特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对全球旅游业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一直坚持多边主义,并赢得了其他国家的认可。日前,由包括中国在内的15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意味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这是多边主义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共赢的强有力实践。世界旅游联盟也一直坚持走合作共赢的道路,努力为全球旅游业界搭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平台。联盟现有的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211个会员,共同为推行“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的理念而努力,为实现“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旅游促进和平”的目标而奋进。
二是要积极参与全球旅游业治理,为世界旅游业提供新的中国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境国。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规模达1.55亿人次,境外消费达1338亿美元。疫情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旅游市场格局。在我国,随着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大量出境游市场需求转化成为了国内游需求,并因此带动了我国旅游市场的回暖与复苏。以今年国庆、中秋8天假期为例,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中国在疫情常态化下的旅游业发展经验,向世界交出了一份“参考答卷”。
当前国外疫情尚未平息,此时此刻,中国可以在进一步参与全球旅游业合作与治理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推动公民旅游安全意识养成,加强旅游市场卫生、安全管理,创新无接触式的旅游产品等方面,中国都积累了成功经验,而这些经验,恰恰是当前许多国家旅游业在面对疫情常态化时所需要的。
三是要切实肩负起行业责任,全面深入服务行业。旅游促进发展、旅游促进减贫、旅游促进和平是世界旅游联盟的三大使命。以减贫为例,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诸多国家消除贫困的重要手段。世界旅游联盟与世界银行、中国国际扶贫中心合作,在旅游促进减贫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2018-2020年间,根据可量化的减贫效果、创新性、可复制性、积极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性等标准,经过专家组的遴选审议,最终确定了100个典型案例,形成《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并拍摄“旅游让世界和生活更美好”减贫案例微纪录,通过中国国际电视台向世界介绍旅游减贫的成功经验。今年“湘湖对话”上,还展示了由联盟会员——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保继刚教授团队开展的云南省阿者科村旅游减贫案例现场展示,向世界讲述中国旅游扶贫工作的故事。
除了减贫工作以外,世界旅游联盟还先后发布《中国旅游市场景气报告》、《国际旅游教育发展报告》、《中国入境旅游数据分析报告》、《世界旅游发展报告》、《中国赴柬埔寨旅游市场发展现状与未来思考》等一系列重要报告,为会员和行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参考,为世界旅游业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旅游业参与全球旅游业合作治理,除了需要像世界旅游联盟这样高质量的非政府平台,更需要有更多的参与者和践行者。只有坚持多边主义、共享先进经验、共担行业责任,受到疫情重创的世界旅游业才能合力防控好疫情,共同促进产业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作者:世界旅游联盟副秘书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 王昆欣)
原文链接:http://www.rmwl.cn/details/In9yzmX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