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杭州日报》:一座被绿马甲改变的学校 一群被绿马甲改变的学生

发布时间:2019-06-14    人气:

记者 边晓丹

无论刮风下雨,有一群青春洋溢的志愿者,他们身着绿马甲,行走在孤山的山水之间,给来到杭州的游客,还有杭州本地市民,不厌其烦地一遍遍讲述西湖孤山上那些植物和植物背后的故事。

也许我们会觉得,他们给这座城市,吹来了一股绿色的风,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而这群同学说,这段西湖边志愿者的经历,是他们人生中弥足珍贵的记忆。它改变了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给他们的人生打开了另外一扇窗。

40多个学生,西湖边人均服务8小时

这群西湖边的志愿者都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是一群大一到大三的同学。因为学校里的邂逅,他们和植物交上了朋友。让同学们和植物接头的,是学校里一位老师,也是绿马甲文明志愿行动的十佳志愿者之一——边喜英。

边喜英参加过很多自然类的培训课程和活动,自己爱上了自然,也希望带着同学们爱上自然。边喜英说,他们学校主要是培养旅游方面的人才,比如导游、酒店管理等专业。“同学们要丰富自己的内涵,拥有广博的知识面,才能让客人获得更好的感受。”

现在,一些传统的讲解,已经打动不了现在的游客。“自然教育、生态研学这块,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希望自己可以和自然有更多连接。”于是,边喜英在学校里开设自然工作室,不少感兴趣的同学报了名,进入工作室后,他们开始学习认识植物,观察身边的植物,开始和植物做朋友。”

他们还利用自己的所长,开展志愿服务,成为绿马甲志愿者的一分子,在孤山上给游客们提供了和传统导游完全不同的孤山自然文化导赏服务。据了解,这40多名学生,在西湖孤山,给杭州游客市民提供了整整一年的自然导赏服务,人均服务时长达到了8小时,共计提供了60多场自然导赏服务。

一个人也不怠慢,学生们服务他人成长自我

做志愿者可以改变人的性格。读大二的吕加平说,现在的自己和刚刚进学校的自己,判若两人。原来他是一个特别腼腆的人,现在却能在台上滔滔不绝。

“我第一次去西湖边做志愿者的时候,在现场招募公众时,连口都不敢开。”吕加平说,后来终于鼓足了勇气,扯着嗓子大声喊,终于成功地招募到了游客。一回生,二回熟。到后来,他已经可以从容地招募,给游客提供自然导赏了。

这群绿马甲志愿者的服务标准是,“就算一个人来听课,也要提供优质的志愿服务”。

“那天下午,下起了倾盆大雨。”读大二的毛慧琳回忆起了当时的天气,但是,有一个市民预约了下午的自然导赏。按照绿马甲的服务标准,再恶劣的天气,除非游客取消,他们不能爽约。

虽然有点忐忑,但是毛慧琳依然在孤山下等着。还好,这位预约的市民如期赴约。于是,一场撑着伞只有一个听众的自然导赏,在孤山脚下开始了。“后来,我和这位大姐聊得特别好,她还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杭州的故事,西湖的故事。”

不少学生找到了与自然相关的工作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参与到自然教育当中,参与到绿马甲文明公益行动当中,带来的辐射效应,远远超出了同学们自己的想象。

有不少学生今年毕业了,走上了工作岗位。这段绿马甲志愿者的经历,给他们的应聘加了分。“因为我在西湖边的自然导赏经历,让我不再是‘植物小白’,而且也锻炼了自己讲课的能力。”今年6月毕业的潘黄彩说,自己踏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杭州知名的自然机构里担任老师。

吕加平的实习单位为浙江中青旅研学部,他表示要谨记学习金字塔中的实践是最佳的学习方式,将绿马甲服务中边老师引导的“讲解-导赏-体验式研学活动”的服务三个层次应用到工作中去。

原文链接:https://hzdaily.hangzhou.com.cn/hzrb/2019/06/13/article_detail_1_20190613A129.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