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6月14日报道
记者 徐晶晶
旅游经济迅猛发展、行业规模迅速扩张带来的人才“饥渴效应”对旅游人才培训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浙江旅游培训中心凭借对行业现状和人才培养的前瞻性认知,不断加大旅游人才培养的深度和广度,为构建与全域旅游发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训体系贡献了独树一帜的“浙江智慧”。截至目前,培训中心已举办省内外政府、行业企业培训班300余期,推出了近300个培训项目,受训人数达5.4万人,逐渐发展成为全域旅游“赋能”的人才高地。
创新发展策略
浙江旅游培训中心隶属于浙江省旅游职业学院,借助浙江旅游发展的“好底子”,学院及浙江旅游智库的“好脑子”,培训中心立足品牌品质,着力打造省内旅游培训“第一品牌”。在浙江省旅游局支持下,培训中心主动对接全省各市县旅游主管部门,构建起了以学院为核心,由培训中心主抓的“省、市、县三级联动,政、企、校三方互动”的旅游培训合作交流体系,极大解决了信息来源不足,沟通渠道不畅的难题。
“2017年全省至少50%的地市、县旅游主管部门,旅游行业企业在培训中心举办过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培训中心负责人说,为积极拓展培训项目,中心还与浙江省人社厅、省农办、省教育厅等合作举办了多期高层次的培训项目,如与省农办合作,近3年仅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就举办了20期,2500余人参加。
“好风凭借力”。浙江旅游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培训中心抓住契机,举办了面向全国的培训班和高峰论坛,为兄弟省份贡献旅游发展“浙江经验”。目前,中心已为广东、四川、陕西等全国十几个省份提供了专业人才培训,涵盖旅游高尖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理论与实践结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训课程,获得了较高的好评率。
此外,中心积极探索在香港、台湾等地境外办班,开展境外乡村旅游人才培训,酒店高层次管理人员培训等,培训的行业、受众、内容层次均呈现日渐提升的态势。
秉持发力高端人群、聚焦行业新动态、省内省外市场同步拓展的策略,培训中心不断推动培训工作提质扩面,以优质高效、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闯出了一条特色化培训之路。
推进师资建设
“当前旅游培训行业普遍存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高层次人才结构性短缺的难题。”培训中心负责人说,为此,培训中心主动整合学院优势师资,开拓优秀培训师成长渠道,人才效益逐步显现。
两届“卓越培训师”资格认证活动,认证了一大批具有高尚师德、强烈责任感,研发能力、教学能力一流的资深培训师。为推进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师资建设,培训中心开展“卓越培训师”结对活动,实施为期两年的“赋能计划”,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11名“赋能导师”,与青年教师“结对赋能”锤炼职业素养,引领众多教师走向行业并快速成长为培训领域的“行家里手”。
为提高教师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培训中心定期选派专业课教师到行业、企业实习,体验职业工作过程、了解项目运作流程。如教师团队利用校企(地)合作平台,为安吉、洞头、宁海等全省多地市、县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发展模式和机制建设出谋划策,在构建起覆盖全省的旅游行业服务组织同时,找到了一条适合职业教师实践提升的互惠之道。
中心除依托学院人才资源实现“内强”的同时,还坚持“外引”优化队伍结构。近年来,中心聘请了百人以上的“高、精、尖”师资人才,并与华东数家旅游培训机构及省内外几十家大、中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
如今,中心已拥有一支荟萃百余名知名专家学者,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理论基础的优秀培训师资队伍。其中许多教师获得过全国职业教育青年专家、浙江省优秀教师等国家、省级荣誉称号。
优化课程设置
近日,赴台湾参加乡村民宿研习班的学员们正式结束学习之行,在为期8天7晚的研习中,学员们日夜兼程,考察了高山、部落、农场、滨海、城郊各种类型的民宿产品。研习班还采取了听民宿主讲故事、旅游协会专家讲授等多样化学习方式,让学员们近距离感受和了解台湾民宿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
“类似赴台湾乡村民宿研习这样的专题项目,如全省‘互联网+旅游’培训班、特色小镇研讨班等报名都十分火爆。”旅游培训中心负责人说,这类课程非常讲究精准切入、突出特色、深度务实。以这些课程为例,目前培训中心已形成了岗位培训、特色主题培训、师资高技能人才培训等七大业务方向,细分班次100多个。
为研发、设计、储存优秀课程,近年来,中心制订规范了课程设计管理流程,精选优质培训讲座,形成了九大精品培训模块。同时,中心还面向全校教师开展了“百门优质旅游培训讲座课程研发”行动,极大丰富了优质课程体系。
“将讲授、个案分析、研讨、操作拓展训练等培训方式有机结合,通过‘互动式教学’实现经验共享、教学相长。”课程研发部负责人说,突出实用教学,探索灵活的教学方式和服务模式,同样是中心办班的一大亮点,对于客户的特殊需求,中心也提供课程订制、送教上门等订制化培训服务。
据悉,浙江旅游培训中心还将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云端培训平台,尝试用微课、慕课等新兴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让更多忙碌的旅游人利用碎片化时间,借助手机、电脑直播学习,真正实现学员老师实时互动交流,打造“永不下课”的培训终端。
原文链接:http://news.ctnews.com.cn/zglyb/html/2018-06/14/content_322947.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