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钱江晚报》:有自动升降梯的旅游大巴,杭州何时有

发布时间:2014-05-21    人气:

    《钱江晚报》5月20号报道
    上周末,14岁盲童小杭(化名)和11名同学,在导游的带领下,逛杭州拱宸桥。路过方回春堂时,小杭停下了脚步:“中药的味道好奇特,我想多闻闻。”
    对于普通人来讲说走就走的旅行,像小杭这样的残疾人,是有心无力。所幸残疾人旅游,业内也称为无障碍旅游,已在杭州破茧而出。
    想到这个点子的,是一位大学老师和她的学生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黄宝辉和她的大学生社团励睿旅游策划工作室。
    黄老师把无障碍旅游称为“让心灵体验”。“旅游是一种体验,是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残障人士因为种种原因无法体验,我们则要帮助他们用心灵去完成一场旅行 。”过去三年来,励睿旅游策划工作室已经策划了十二场残疾人公益旅游活动,涵盖盲童、聋哑儿童和各类成年残疾人。
    聋人学生游览千岛湖和运河、盲校同学游运河、肢体残疾人西湖旅游线路设计……说是无障碍旅游,但现实是障碍处处。残障人士怕麻烦,不愿意旅游,公益组织创造条件,但后续问题依然繁多。黄宝辉说,无障碍旅游,难点有三,一是服务,二是设施,三是产品。
    “第一次组织浙江特殊职业教育学院的聋生开展‘手拉手来看湖’活动时,遇到了状况。千岛湖景点没有讲解员懂手语,我们懂手语但景点内容不熟悉。
    再比如,盲人的导引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简单的拉拽容易让他们受伤。”浙江旅游职院导游专业大二的唐琪尔是励睿工作室的老成员,导游专业的手语训练和贴心的服务,让她很受残疾朋友的喜爱。
    设施不足也是困扰无障碍旅游的问题。杭州市无障碍旅游促进会会长张华,长期从事残疾人无障碍设施调研工作。他说,这两年杭州及周边地区旅游景区的无障碍设施,离真正无障碍使用还是有差距。例如杭州还没有有自动升降梯的旅游大巴,一台台轮椅要抬上大巴,仅这一点就制约了肢体残疾人出游。
    旅游产品的设计也是问题。“残疾人旅游目的地需要平坦、开阔,还要考虑可进入性,需要精心设计”,黄宝辉说。
    目前,无障碍旅游已经得到了政府和民间机构的大力支持,最新的一项进展是成立无障碍旅游专项基金,首笔近2万余元善款,就来自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师生的捐助。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通讯员 韩昱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