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6月26日报道
本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导游赛项总裁判长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吕龙根担任,裁判团队则来自一线高级导游、高校教授、国内知名文艺院团编导等各方面权威。导游赛项总裁判长吕龙根就本次大赛的一些技术特点及赛事未来的发展谈了自己的看法。
吕龙根认为,本次比赛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织工作完善有序。赛事组织方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比赛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院校领队、选手和裁判团队都对赛事的组织工作给予了很高评价;二是比赛水平水涨船高。尤其是五星联盟院校展现了极高的实力,基本代表了我国高职导游人才培养的最高水平,让我们对导游队伍的未来充满希望;三是业界交流日趋频密。比赛过程中,旅游企业代表、学界代表、一线导游代表和韩国、台湾旅游院校代表通过论坛、观摩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交流,使大赛成为了业界各方共商旅游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
在比赛中,有些院校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结果却差强人意,对此,吕龙根认为,比赛成绩不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综合实力的差距外,有一些误区不得不说。一是拿腔拿调。部分选手用朗诵、演讲的方式进行导游讲解,远离导游业务实际;二是过度使用技巧;三是原创能力不足。很多选手导游词直接从网上或从其他导游赛事中获奖导游词中照抄。
吕龙根说,比赛裁判多有资深裁判,哪些导游词是抄袭的一听便知。未经别人允许而使用他人的智慧成果,一方面有违职业道德,另一方面也显示了我们有些院校创新能力不足。他说,当然这主要是指导教师的责任。吕龙根说,在中文组比赛中,导游词散文化,导游讲解演讲化、朗诵化的趋势比较明显。他认为,导游语言是导游人员与旅行者交流思想、表达情感、指导游览、传播文化时使用的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讲解时,要在“ 达意”和使客人感到“ 舒服”上下功夫,不要在舞台上过于表现情感渲染。
作为资深外语教授,对外语导游的人才培养上,吕龙根认为,首先是在语言功底上要加强,其他的一些技能可以在职业生涯中逐步培养。但我们发现有些选手尽管表情、动作很生动,才艺也很好,但在英语最基本的语音语调和口语语法中有着非常严重的缺陷,这样的缺陷显然是致命的。
对于才艺展示是否应该作为导游技能比赛的项目,吕龙根认为,我综合了本次比赛才艺组裁判的看法,我们一致认为,导游大赛中的才艺项目是必要的,但不应该为了才艺而才艺,而是要更宽广地考察选手的美学、艺术教育的成果,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文化、艺术是一个共同体,必须成为导游人员的必备素质。这也提醒院校应更加注重导游人员的美育教育。
吕龙根表示,未来的大学生导游技能比赛,总体来说,在比赛形式、比赛项目上应该更加贴近导游业务实践,以更有效地引领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