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第十四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当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幕,主题为“旅游促进中美人文交流”。
中美旅游高层对话是两国唯一政府间旅游合作平台。2007年,中美签署了《构建“中美旅游战略性合作框架”倡议书》等合作文件并共同发起对话机制,每年轮流在中美两国举办。受疫情影响,上一次中美两国开展旅游高层对话,还是在2019年9月的美国西雅图。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9月举行的第十二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就在杭州举办。
回忆:
最爱买印有西湖十景的丝织品
杭州是美国游客来华重要一站
“中美旅游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当时两国关系开始缓和,旅游交流逐渐展开。拥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的浙江,一直是中美旅游交流的重要地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朱倩倩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浙江省就开始接待来自美国的旅游团队,其中杭州是重要一站。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破冰之旅’,有一站就在杭州,西湖之美给美国代表团留下了深刻印象。入境游启动后,杭州是许多美国旅游公司设计中国旅游产品路线时必到的城市。”浙江省旅行社协会导游分会副会长徐辉见证了中国出入境游的起步和快速发展时期。上世纪80年代初,他曾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从事外事接待工作。
让徐辉记忆最深的是1985和1986年,彼时来饭店入住的外宾特别多,约有一半是美国游客,逛西湖时大家听花港观鱼石碑“鱼字少一点”典故讲解都需要挨个排队等候。“在5、9、10月份的入境旺季,每天都有外宾从上海坐火车来杭州,最忙时一个饭店接待员要负责10个团左右,每个团有30到40人,外语接待员的需求非常紧俏。”
90年代,徐辉入职某国际旅行社成为一名英文导游,接待过不少的美国入境团。在杭州两天一晚的行程中,西湖、灵隐寺、六和塔、钱塘江大桥都是美国游客几乎必到的景点。此外,去梅家坞采茶品茶、在浙江歌舞团室内剧场(现为浙江歌舞剧院)看一场传统文化表演《水乡芙蓉》,都是令游客们难忘的旅途体验。
旅游团每当途经钱塘江大桥,是徐辉最为骄傲的时刻之一。“这座大桥始建于1934年,和旧金山的金门大桥(建于1937年)几乎同龄,也都是各自城市的重要地标和交通要道。钱塘江大桥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功能更全面。”
丝绸,是美国游客在杭州期间几乎都会购买的特产。徐辉告诉记者,在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或都锦生丝织厂,美国游客们不仅会仔细了解育蚕、制茧、缫丝、织造等流程和工艺,还十分热衷于购买印有西湖十景、熊猫等中国特色图案的领带、睡衣、丝巾等丝织品。
时间来到新世纪,浙江与美国在文旅交流层面更加广泛和深入。2006年,浙江省以“合作、交流、联谊”为主题在美国举办“浙江周”,同时还举行了“2006美国·中国浙江文化周”活动。2014年,中美两国政府达成协议,互为对方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有效签证,西湖、千岛湖、普陀山等景点成为了美国游客游浙江最为喜爱的几大目的地。2016年是“中美旅游年”,两国旅游双向往来人数突破了500万人次关口。可以说,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旅游一直是中美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
数字技术和在线社交兴起
期待中美旅游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
疫情之后,全球旅游业复苏加快,中国也决定试行扩大单方面免签国家范围,敞开大门欢迎世界各国游客。
今年2月29日,中美旅游座谈会在华盛顿成功举办。据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官微内容显示,中国已采取有效措施,简化外国人赴华签证申请,推动外国人在华支付便利化,中美双方希望此次座谈会深入探讨当前影响中美游客互访的困难和挑战,推动中美双向旅游尽快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我们关注航空运力的不足制约了旅游供应链恢复,抑制性的旅行政策影响了两国游客的目的地选择。”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第十四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上进行主旨发言时表示,2019年中美间每周直航300多个航班,目前不到100班,而疫情三年流失的旅游从业人员尚未完成召回,也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有序恢复。
“健康安全标准、签证政策变动、航班限制以及全球经济的影响都为中美之间旅游交流带来挑战。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国内旅游信心恢复和双方政府政策支持,中美之间加强旅游合作的机会在增加。”朱倩倩指出,虚拟旅游、数字导览等数字技术和在线社交媒体的广泛应用,为两国旅游企业的营销和引流带来了新机遇。疫情之后,健康、安全的户外观光和能够深度体验的人文历史目的地,更能吸引两国旅游市场的关注,如何为游客在异国旅途中去了解和感受多样的文化和生活,是中美旅游扩大交流合作的一个新方向。
朱倩倩认为,两国在旅游领域可以加强合作,例如共同研究和制定旅游安全标准,也可以共同开发旅游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原文链接:https://tidenews.com.cn/news.html?id=2802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