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12月14日报道
主持人: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在遥远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人类生存环境的警钟已在每个人身边敲响。在我省各个高校,大学生对这次会议以及由此引发的减排话题给予了高度关注,他们积极宣传和呼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以实际行动倡导更绿色环保的“低碳生活”。
别让灾难片成为现实
太平洋中的一些岛国几十年后将沉入海底。对大学生们来说,这则消息相比会议报道更具震撼力。联系到正在热映的灾难大片《2012》,以及几年前的热门影片《后天》,保护地球环境成为大家高度关注的一个话题。
这些天,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缪丽佳一直在关注着媒体对气候大会的报道。随着了解越来越深入,她的就业观开始发生转变。“我是学汽车营销的,我以后打算选择销售排耗量小且注重环保的汽车,并向客户宣传环保的重要性。”缪丽佳说。
社会的关注和热议,使校园里开始形成一个新的群体,以前他们称自己为“环保志愿者”,现在他们组成了一个“低碳族”。在浙江林学院的学生论坛,“低碳族”对“低碳饮食”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还专门作了统计:生产1公斤牛肉要排放36.5公斤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开车3个小时。如果全国的城镇居民有四分之一吃素食,一年可减少碳排放2.2亿吨。
当然,低碳并不等于放弃发展、社会倒退,而是要树立环保的理念和更绿化的生活方式。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蒋孝佳说,这些年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让很多人担心灾难大片会变成现实,如果大家都能做“低碳族”,关爱地球家园,减少碳排放,那么很多环境危机都可以得到缓解。
低碳就在举手投足间
说到低碳,有些人可能会觉得很难。“低碳族”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其实在举手投足间就可以做到。
浙江万里学院大三学生徐敏有一次和同学吃饭,汤不小心洒了一桌,同学下意识地去抽纸巾,却被徐敏阻止了。她让服务员拿抹布把桌子擦拭干净,一边对同学说:“这会浪费很多纸巾,用抹布多好啊。”
看一小时电视要排碳0.096公斤,冬天洗个热水澡要排碳0.4公斤,买件休闲装耗碳5公斤……这些根据特定公式算出来的数字经常出现在徐敏的头脑里,而且往往决定她是否要做一件事情。
“尽可能减少开关灯的次数,因为每次都会损耗电能,增加碳排放;出行时如不赶时间,可以坐公交车或租借公共自行车;平时少叫外卖,不用一次性筷子;用过的纸张翻过来可以继续使用……”这些都是“低碳族”列举的小窍门,简单易行却有实效。
带动更多人低碳生活
这些天,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低碳族”发起了一项特别行动,该校旅游规划系的30余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前往杭州的8个景点,回收游客们丢弃的旅游手册。
学校绿色环保协会会长戴玉成说,据他们统计,杭州市各景点每个月要发放景点介绍、旅游手册近15万份,约需消耗林木8吨,水资源10吨。这些印刷品都非常精美,但大多数游客稍微一看就丢弃了,由此产生的污染更是不可估量。
12月虽是旅游淡季,但他们第一天就回收各类旅游手册近千份。大家还向游客宣传节约纸张和减少碳排放,希望低碳旅游的理念能被更多人所接受。大二学生朱晨辉说,他们会把收集到的旅游手册进行整理,并在相关专业的课堂教学中加以使用。
正在旅行社见习和参加社会实践的大学生,也利用导游的机会向游客宣传减排。
在省内各个高校,“低碳族”们走上街头,开展废旧物品交换、捐献军训服装、环保饰品展览等一系列活动。浙江工业大学绿色环保协会已经成立11年了,一届届大学生坚持在杭城各小学开展环保教育。这些天,他们还将走进社区为居民免费测试家用电器的排碳量,倡导大家选择低碳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