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兰晓
随着旅游消费走向智能化,旅游业态迭代更新,人们传统的旅游观念正在转变,旅游市场对导游人才的要求更加多元化。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旅游职业院校更加重视思考导游人才培养如何跟上行业的新变化和新要求等问题。
导游是旅游职业教育最传统、最核心的专业之一。受疫情因素影响,传统导游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标准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趋势。例如,培养定位与文旅融合、“互联网+旅游”的产业升级不相适应;课程体系对全域化、定制化、智能化导游人才培养的支撑不足;校内实践教学与导游技能迭代训练要求不匹配等。“适应性转型”成为当前导游人才培养迫在眉睫的问题。
2021年,教育部更新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按下职业教育专业升级的“启动键”。在旅游职业教育专业方面,设立了“智慧旅游技术应用”“定制旅行服务与管理”等新专业,并将一部分专业调整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等,体现了一种新趋势,即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当下旅游人才培养的重点之一。
此外,我们在调研中也发现,“互联网+旅游”正在不断深化发展,如浙江省在线旅游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云上旅游、智慧数字旅游成为提振旅游消费的重要力量。市场新变化催生新的人才需求,传统导游必须向“互联网+现代导游”复合型人才转型,这其中,数字化知识的介入、跨界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破解“适应性转型”密码的关键。
导游人才培养面临的新形势意味着教学模式要进行重构,办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也要迭代更新,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重构课程体系。针对旅游行业的新变化,可以撤并部分课程,新增数字化相关课程。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根据旅游行业的新变化,撤并了导游专业的“门店”类相关课程,同时,开设智慧旅游、智慧导览服务与管理、旅游IP运营与打造、旅游短视频制作等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课程。此外,可以建立“专业融通、岗课融通、书证融通、赛教融通”的课程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对复合型导游人才的适应性培养。
二是重新打磨专业课程。可以把数字化能力注入课程的知识点中,同时要重视场景化教学。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对专业课技能进行数字化打磨,打破原先教材里的“章节目”体系,解构成若干“颗粒化”知识点。同时,不断引导学生参与旅游项目设计、采购方案制定等活动,并进行景区踩点与验证,在实地工作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能力、应变能力、旅游产品设计能力和营销策划能力等专业岗位技能,提升课程的有效性。
三是建立仿真教学实训中心。要重视导游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尤其是努力结合数字化技术开展虚拟仿真教学。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建设了现代旅游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系统打造虚拟景区、虚拟酒店、虚拟厨房等7个“云旅游”模块。在虚拟景区模块中,利用VR技术模拟中外著名景点、场景,模拟旅游目的地地震、火灾、泥石流、旅游大巴故障等突发状况,让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当然,数字化赋能和转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遗余力地克服困难,不断向前。眼下,还存在着不少难题,例如课程变革需要师资力量和教师能力的支撑,教材的更新需要一定周期,实训设施等硬件无法完全满足智慧化、数字化、信息化需求等。
为此,旅游校企形成人才流动、资源共享的长效机制迫在眉睫。结合最新的行业资源,开发相应的课程、教材,设计实训项目,并以此培养了解行业转型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且具备洞察行业发展眼光的教师和学生。
除了数字化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另一个破解“适应性转型”密码的关键,即跨界导游人才的培养。
疫情发生以来,研学旅行和乡村民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这给导游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导游人才“适应性转型”需要突破专业边界,对接产业发展新需求,探索跨专业、跨行业、跨产业的产教深度融合的研学型、管家型导游人才培养模式,以“跨界融合”的方式重塑导游人才培养格局。
此外,还要凝聚“校政行企”多方合力,促进导游专业教育和旅游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为跨界培养导游人才提供助力。例如,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牵头建立了全国导游专业群开放式职教联盟,成员包括了旅游类院校23所,旅游企业集团32家,行业协会、政府部门7个。
总之,“适应性转型”导游人才培养之路困难重重,只有凝聚合力,才能营造适宜复合型导游人才成长的环境。
(作者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校长)
原文链接:https://h5.newaircloud.com/newsepaper/detail/10160_106825_1363200_18145038_zglyxw.html?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