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中国旅游报》:成体系培养匹配新时代的“酒店工匠” ——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发布时间:2021-09-09    人气:

□ 卢静怡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是我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迈向高质量的动力泵。后疫情时代,全球酒店业的渐进复苏为中国酒店业提供了价值跃迁的契机,时代呼唤大匠至巧的“孺子牛”,行业渴望一专多能的“拓荒牛”,顾客乐见敬业精益的“老黄牛”。

纵观全球,仔细研究口碑良好的酒店企业或品牌,会发现一个清晰的趋势,即:他们的团队坚持用“工匠精神”为客人提供良好的居住体验。高校是工匠精神实施与实践的主平台、桥头堡。就酒店管理专业而言,如何契合国家顶层战略,让工匠精神在酒店高质量发展中扮演“澎湃动能”的角色,是一个现实的议题。笔者认为,可依循“站位”“思想”与“转型”三大抓手,成体系的培养匹配新时代大国工匠。

在“站位”上有高度,加快建立共建共荣的“产教共同体”。现阶段,成立企业制学院,共建院务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是我国高校的普遍做法。然而,合作载体优势不凸现,现代学徒制校企共育路径单一的问题始终存在。笔者所在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针对上述问题,探索性升级了企业制学院,通过与首旅南苑集团共建2.0版企业制学院,试图破解认知上的偏差。学院全面实施“学生—学徒—管理精英(工匠)”职业发展路径。通过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建设(行业标准、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标准、教材标准等),引领专业发展与行业规范。以学院为主导,落实思政类、素质类课程全程贯通,以“匠心匠技”为主线,完成了专业技术类、专业管理类、工作标准类课程的校企共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整合产教共同体的资源优势,从服务能力、督导能力、经理能力方面,全面实现匹配工匠精神的职业能力进阶,使“产教共同体”的优势得以发挥。

在“思想”上有突破,迭代创新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以现代学徒制班为载体,结合10年培养经验,重构了基于工作过程能力和职业素养导向的课程体系,引入企业职业标准,通过品牌活动体验、企业技能赛项等活动,创新了“学生—学徒—技术工匠”全程产学交叉成长路径。2018年起,引入浙江开元旅业的中高层管理能力点测评指标,以企业课程为主导,充分利用36个月完成各等级能力点测评,鼓励学生利用假日提前完成实践积分,在校时实现管理晋升,突破校园“围墙”,实现“学生—学徒—管理精英(工匠)”升级发展路径。以课程为载体,校企路径互鉴共通,打破学徒至技术型工匠的单一路径。通过第一阶段的师徒结对、校内见习、校外实践课程,完成酒店基本认知;通过第二阶段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企业品牌课程学习完成学生学徒向员工的逐步转型。第三阶段是利用操作类跟岗与顶岗实习,通过工作标准考核,逐步向技术工匠转化;利用管理类跟岗与顶岗实习,通过管理能力点测评,逐步进阶为管理精英(工匠)。

在“转型”上有成效,构建引领导向型的“三师三能”师资队伍。工匠的培育关键在师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紧扣产业标准,以工匠精神为指引,依托教育部酒店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逐步建立了一支适应酒店数字化变革的,具备行业引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文化传播能力的师资团队。近三年,师资团队承担《品质饭店评价规范》《特色文化主题饭店》等起草工作,二十余人以国家和省级星评员、品质饭店评审员等身份参与行业规范发展,同时,指导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十余位教师以技术传承者为目标,精益于提升学生职业技术,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19项、省级奖项61项。团队师资获得国际酒店业职业资格认证、国际金牌咖啡评审员认证、中国金钥匙联盟讲师认证等,占教师总数的近9成,较好地打通了工匠质素的传承、传播与引领链路。

(作者系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酒店管理学院院长)

原文链接:http://www.ctnews.com.cn/paper/content/202107/06/content_57794.html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