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应当是高质量、可持续的振兴,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要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村民致富的新征程上发挥更大功效。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中引起热烈反响。代表委员们表示,要完整、准确、全面理解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做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让旅游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乡村旅游作为“造血式”帮扶的重要途径,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要进一步发挥乡村旅游的独特优势,使其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带动村民致富的新征程上发挥更大功效,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乡村旅游促进乡村脱贫攻坚有大量成功案例。实践证明,发展旅游已经成为众多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2020年,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至此已有10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成为乡村旅游的示范标杆,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乡村振兴应当是高质量、可持续的振兴,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首先,从社会效益看,发展旅游对乡村环境造成的压力较小,而且能够有效促进地方政府加大对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完善,大幅改善村容村貌、提升村民的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对城市居民来说,发展乡村旅游可以丰富出游选择、满足多元化品质出游新需求。
其次,从经济效益看,作为一个综合性强的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以带动当地住宿、餐饮、交通、购物、娱乐、休闲等消费,而且还能产生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拉动周边地区相关产业发展。同时,发展乡村旅游还可以吸引更多外部投入,加快人才集聚,为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乡村旅游涉及乡村综合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新业态调整、人员素质提升等各个方面,如何在巩固已有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积极、稳妥、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应成为乡村旅游未来发展新的思考和重点。
一是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更好地保护乡村环境。发展乡村旅游,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重点要做好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不以破坏当地生态环境为代价,尤其不能因发展经济而让一些珍贵的乡村历史文化遗存遗迹遭到破坏。
二是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强化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乡村与城市的主要差距之一,体现在乡村公共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脱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为乡村带来了巨大变化,但与城市相比,一些乡村地区仍然存在公共交通不发达、休闲游憩设施不足、医疗卫生设施不健全、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以交通设施为例,目前乡村游主要以周边城市游客为主,其出行方式往往是自驾车,这就意味着发展乡村旅游除了要有通村道路,还要谋划停车场甚至是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
三是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打造有品质、有韧性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早期的乡村旅游以农家乐、采摘游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乡村节庆、康养休闲、文化馆博物馆等成为乡村旅游新亮点。但总体来看,“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仍然在品质、规范、标准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高质量发展乡村旅游,应当立足客源市场打造品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努力形成覆盖旅游六要素的品质化产业链。要考虑到旅游周期性特征,通过开发文创、非遗、节庆、民俗等资源,强化产业链的抗波动能力,增强发展韧性。
四是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引导村民留乡返乡就业创业。乡村振兴的最终受益者应当是当地村民。要通过发展旅游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向农村汇聚,为乡村文化传承、村民致富提供更强劲的动力。要特别关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出台政策加强人才引进和本地化培养,扶持人才成长。要积极与知名旅游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密切合作,努力打造领军人才队伍,提升本土化人才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优秀人才带动村民留乡返乡就业创业,真正让旅游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发展“助推器”和人才“吸铁石”。
责任编辑:曹雪文 李庆禹
原文链接: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5350915540031585287&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default&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53509155400315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