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观察·专家评
让高中与大学的课程衔接
成为文旅融合的一道风景
◎ 杨扬(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外事管理员)
2021年1月28日,浙大附中高一的同学们刚结束了期末考试,即将迎来他们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寒假。平日里书声朗朗的教室内时而传出了杭州话的问答,时而还传出英语的对话。原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导游专业的老师和相关行业专家在给浙大附中的同学们进行别开生面的大学先修课程的教学。
先修课教师团队由12位旅游教育领域的教授、教育名师、行业专家、金牌导游组成。依据浙大附中一直推崇的“人格与学术并重,本土与国际兼容”的办学特色,先修课的教师团队希望通过先修课带给浙大附中的同学们国际化的视野和本土的人文情怀。因此,先修课程的模块设计为《零距离接触全球》和《杭州历史文化之旅》两个模块。
据不完全统计,浙大附中上大学先修课的同学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有过出国、出境的经历,所有的同学都表示有机会将选择走出去看看。去年冬天,疫情爆发,许多有出国旅行和学习计划的同学受到了很大影响,借此机会,《零距离接触全球》先修课程带着同学们“云游学”,同时也让有出国、出境计划的同学们能先一步“开眼看世界”,进一步开拓大家的国际化视野。
授课过程中,有过海外经历的同学纷纷举手参与该课程的演绎,就相应板块的旅行见闻与先修课的老师们展开了讨论,“如果我是哥伦布/麦哲伦”、“环球徐霞客”等议题让师生们脑洞大开,各位行业专家也从后疫情时期出发,对相关专业的前景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21世纪以来,由于普通话的影响以及外来人口的增加,导致在杭州地区通行的杭州话越来越靠近普通话,越来越多的杭州青年不会说杭州话,听不懂杭州话,不了解杭州的历史文化,甚至说不全杭州的行政区划。在“后峰会,前亚运”的形势下,借良渚文化审遗成功的契机,《杭州历史文化之旅》课程以杭州的历史作为文化脉络,融历史人物与事件、经典诗歌、旅游景区与一体,以全方位的角度将杭州的人文、历史介绍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对自己的家乡有更全面的认识和更深入的了解。
在授课时,回想起当年上课时经常被历史老师点名回答问题时不知所措的窘态,不禁莞尔。如今,浙大附中的同学们面对我们的历史提问对答如流,对历史大事件时间的判断如同Carbon-14 dating(碳十四测年),部分班级的同学们提出先修课可以全英文问答;在大家讨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某同学对老师PPT上的观点提出了相左的意见,依据是CNKI数据库中某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当年写历史作业时我只知道“QQ”百度,而现在的他们早已学会了借鉴CNKI和众多外国数据库。当然,本地方言,杭州话的传承还是值得重视,有一部分杭州的同学已经不会说杭州话了,我们在课堂上能听到同学们那一口杭普话也是别有一番味道。
专家评
◎ 徐 辉(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副教授)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教育的各个阶段也不是孤立的。教育是一个由各阶段相互联动、不断发展而组成的动态系统。不同教育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就显得格外重要。高中过渡到大学是学生最重要的一个阶段,高中阶段先修课程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助于教育的延续性保证。
先修课程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两个教育层次之间课程的提前联接或承接,也是中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相互承接、衔接递进的一种有机结合状态,从而使教育成为连续、统一的整体。
目前而言,高中阶段的大学先修课程是必要的。从新世纪培养人才的角度,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从强化课程的选择出发,通过在高中阶段引进部分大学课程,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但是我们大多数高中的先修课程设置领域过窄、门类过少、缺乏灵活性,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因此,未来学校在先修课程的设置上,需要更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来满足同学们对不同知识的渴求和兴趣的需要,同时也要关注到同学们的个性化需求。案例中,上午、下午分别为高中生讲授”杭州文化之旅”和”零距离接触全球”两个模块的专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本。从2018年开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行服务与管理学院已经为4届学生做了5次此类授课了。特别是2019年,随着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导游专业群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导游专业群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更是将授课内容和形式做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
原文链接:http://jnyb.zjol.com.cn/html/2021-02/25/content_3913550.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