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旅院新闻 > 媒体报道 > 正文

《青年时报》:全国首个无障碍旅游标准化建设论坛上透露一个信息-让残疾人无障碍地上山下水

发布时间:2020-09-24    人气:

主任记者 张晶

昨天,第15届中国信息无障碍论坛暨全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成果展示应用推广活动在杭州举行。本次论坛与活动以“信息无障碍助力公共服务”为主题。其中,由中国残联无障碍环境建设推进办公室指导、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主办的无障碍旅游标准化建设分论坛,是全国首个无障碍旅游标准化建设论坛。国家住建部无障碍专家委员会顾问吕小泉呼吁,要让中国的残疾人与国外的残疾人一样,公平地在旅游景点享受上山、下水的权利。


现在用无障碍设施的人不少

无障碍设施在很多人眼中,那是给行动不便的人使用的。而这个群体,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残疾人。事实上,吕小泉说,行动不便的孩子、老人等都是用得到的。根据调查,无障碍设施的需求量占比达到50%,这其中80%是推婴儿车的人。同时,生活中还有很多身强力壮的年轻人推着行李箱也要用到无障碍设施。

为此,吕小泉呼吁,无障碍设施的建设、维护,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不能让因为行动不便坐着轮椅的残障人士、推着婴儿车的家长、拖着行李箱的旅行者,因为各种“车”而感到不便。“每个人或许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而我们要创造无论怎么样都便利的公平条件。同时,对于残障人士,我们更需要从维护他们的尊严角度考虑设施的合理性。比如说,国内有的景区无障碍设施是有的,但对于穿裙装的女性来说会走光。”

另外,吕小泉提议将语音导播纳入到无障碍设施建设中,让有需求的人能够找得到或听得到。


杭州梳理出无障碍人群需求分布

蔡庚洋是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工。在论坛上,他介绍了《杭州市无障碍环境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据了解,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摸清了杭州无障碍设施存在的问题。以设施本身的不足来讲,就有设施缺乏、不符合标准、被占用、建设与监管衔接不够等问题。

同时,趁着调查,杭州以需求为导向,绘制了无障碍需求人群空间分布图。

以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例,通过调查显示,每天中午12点至下午4点半外出比较频繁。这个时间段,他们集中出现的区域为西湖北、西湖东、拱墅区运河、滨江区钱塘江、余杭区良渚。从老人的生活区域来看,70%的人活动范围通常是居住区周围的1500米左右。

摸清这些人群的特征,蔡庚洋说有助于杭州无障碍设施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建设。从标准上来说,分等级、分城乡、分类型差异化引导;从空间上来说,按链湖接点、拥江达海、由城入乡,全域覆盖;从管控上来说,可以高标准建新、因地制宜更新,长期监管。


旅游景点是否无障碍能显现文明

上海迪士尼乐园从购票入园到接待游客,实现了无障碍设施全覆盖;美国圣安东尼奥市滨河,无障碍设施细化到只要普通人能去的地方,无障碍设施就到哪里。吕小泉介绍了一些无障碍设施做得比较好的景点(区),甚至提到迪士尼乐园遍布全球的乐园的无障碍设施的零部件都是采购自美国。“一扇推门所需要用22牛顿的力,那么连接门框的零件就能做到用这个力便能推开门。”

吕小泉说,这些细节国内其实也可以做到,比如说北京故宫趁当地举行几次国际大型赛事,便花足功夫改善了无障碍设施。“景点的无障碍设施做得好不好,最能体现文明程度。”公园出入口、摆渡车、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有没有、能不能通过定位查找到,都决定了无障碍环境有没有达到“换位”思考的“以人为本”的建设初衷。像现在国外,残障人士不仅可以坐着轮椅上登山的索道,还能够坐着轮椅在海滨参与亲水嬉戏。“目前残疾人坐轮椅上山,北京个别景区已经在尝试了,可让他们能够下水依然还是空白。”

浙江省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宣清松在论坛上提到,无障碍法规和无障碍环境的逐步完善,为无障碍旅游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强保障,面对残疾人的个性化需求,无障碍旅游环境仍不尽人意。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满足新时代残疾人朋友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满足残疾人庞大的无障碍旅游需求,需要全方位提升无障碍旅游环境的建设水平。他认为,应加大无障碍法规的宣贯力度,加强规范标准制定应动员全社会的力量,以2022年杭州市举办亚(残)运会为契机推动我省旅游无障碍环境建设。

原文链接:http://www.qnsb.com/fzepaper/site1/qnsb/html/2020-09/23/content_702422.htm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