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咚”,几天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卢璐璐的电脑,不断传来提示音——19导游4班的同学正不断进入腾讯课堂,一场特殊的云班会正在举行。通过讲解硬核标语、推荐防护小贴士、开展网络大讨论等方式,“大家长”卢璐璐的线上主题班会开得有声有色,同学们纷纷发言,“原来口罩应该这么戴!”“现在换我给爸妈科普了!”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辅导员们立马从“休假状态”调整为“战时状态”,40余人的团队大年夜当天,就全部排查完13000多名学生的所有健康信息。信息排查、心理咨询、资助帮扶、宣传引导……他们是全校学生的“摸排员”“宣传员”“大家长”“帮扶员”“关怀者”。虽然“屏”隔“屏”,但是心贴心,他们坚守在服务学生的第一线,他们在特殊时期为学生进行思政教育。
24小时的在线陪伴
1月27日凌晨0:31,一名曾进出过武汉的学生给浙旅院艺术系学工办主任李希哲留了言。当她看到信息想要联系时,却怎么也联系不到。在第一时间上报系部和学校领导后,她与班主任共同努力联系学生本人和家长,直到学生答复“已无碍”,一颗悬着的心才得以平静。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原本打算和家人在云南昆明过春节,接到学校的紧急通知,要求我们逐一排查近期出入过武汉的同学信息,从那天起,我就没停下过摸排工作。”对于各班报上来的需要关注的学生,她给每个人打电话了解、核实情况,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一场无声“战疫”竞赛在全系井然有序地铺开,期盼“请回复”,庆幸“无异常”,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
传递旅院好声音
“匿名捐款的男孩是酒店管理系的学生,参加70周年国庆大阅兵的学生党员也在参与抗‘疫’志愿者工作,退伍士兵们主动报名参与社区防疫工作……”疫情发生后,酒店管理系辅导员陈雪琪和一支由16名学生组成的团队,共同奋战在疫情防控宣传一线。
学生志愿者白天都奔波于防疫志愿服务工作,采访只能在晚上9点至11点进行。采访完成后,她立刻把一条条聊天记录全部提取出来,这些原始材料不仅信息量大,而且繁杂无序,她将时间、地点、数据等重要信息整理好,已经凌晨一点多。“挖掘志愿者学生的先进事迹,对普通学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生命观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和感恩教育。”她说。
特殊时期的实在帮助
为帮助受疫情影响而产生经济困难的学生共克时艰,学校启动了特殊爱心基金。旅游规划系辅导员蒋杭玲接到通知后,即刻通过“班长群”“七彩阳光资助群”下发通知,陆续收到系里9位同学的申请。她与每位提交申请的同学通过电话、QQ、微信等方式进行交流,摸排学生家庭现状、收集佐证材料的同时,也给予学生心理关怀,不让一名学生因疫情受困。
2月17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第一批因疫情受助对象补助完成发放。19休闲专业周同学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在蒋杭玲的帮助下收到爱心资助后,激动地在微信中写到:“因疫情无法在寒假勤工俭学补贴家用,非常感谢老师的关心和学校的照顾,让她和奶奶能够渡过难关。”。
为学生戴上心理“口罩”
疫情期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开设网络援助的基础上,增设“网络心理支持和互助平台”,24小时为学生提供在线心理咨询。
“这是我整理的大学生生命教育绘本导读系列,请大家转发到各班级群,特殊时期也要学会给心灵解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辅导员吴珊,通过在班级群发放生命教育绘本导读材料。身处重点疫区的学生一直让她牵挂,她每天或主动联系学生、家长,给予力所能及的关心和帮助,时刻待命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慰藉。
引导学生减压,用别样方式尝试给学生做生命教育,给学生带去了慰藉、送去了安心、补给了能量。这是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辅导员的本色,也是特殊时期学校思政工作“不掉线”“不断线”“冲前线”的动力所在。
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时忆宁
原文链接:https://zj.zjol.com.cn/news.html?id=139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