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一角 王勋 摄
2015年,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希望通过3年建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实力显著增强,人才培养结构更加合理、质量持续提高,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促使高等教育结构优化成效更加明显,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日臻完善。《行动计划》提出建设200所“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优质校)”。
2019年7月1日,教育部公布“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校)”名单。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作为唯一一所旅游类高职院校获此殊荣。
包括国家优质校在内,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共有14个项目获得国家级认定,覆盖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骨干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6个大类。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之所以能成功入选,在于该校积极顺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坚持立德树人,聚焦内涵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形成了“依托产业、产学结合、接轨国际”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稳居全国旅游类高职高专院校前列。
□时忆宁
坚持立德树人 增强综合实力
这所素有“旅游界黄埔军校”美誉的学校,近年来办学成果丰富,在旅游教育发展史上创造了诸多“唯一”和“第一”,包括唯一的旅游类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唯一的旅游类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唯一的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院校,全国第一所通过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的旅游类高职院校,教育部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该校连续4年获评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连续3年获评“国际影响力50强”,首批获评“育人成效50强”。
“学校一直坚持立德树人、全员育人,实施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专项行动,真正实现对文旅产业‘人’的培养。接下来,我们将努力在新形势下做好文旅融合的新文章,把学校办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示范校、服务文旅融合发展的智囊团和中国旅游职业教育的引领者,打造旅游职业教育的‘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人才培养的摇篮。”该校校长杜兰晓表示。
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水平办学的根本要求,强化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高起点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宣传中心,高水平推进思政理论课改革,高标准做强文化校园建设,“三全育人”大思政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人才培养质量、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显著提升。
目前,该校拥有国家骨干重点建设专业8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2个、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专业试点3个、全国职业院校旅游类示范专业点2个、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1个、世界旅游组织旅游教育质量认证专业11个(专业数全国第一)、浙江省“十三五”优势特色专业12个(全省并列第一),并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拥有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在全国同类院校领先;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全国同类院校第一)。近五年,该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专业对口率、起薪率、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位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连续3年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均位列前五,其中一次获得全省第一;学生在省部级以上竞赛中获奖近700项,其中国际级、国家级奖项达160项,获奖数位列全国同类院校第一。
推进综合改革 激发办学活力
放暑假前的最后一天,正在宿舍收拾行李的艺术系江双双同学花了短短10分钟,在该校微信服务平台上完成了寝室电费查询、销假、成绩查询、寝室设备报修等事项。她推着行李走到宿舍一楼大厅,在师生网上办事大厅触屏智能终端机上为自己打印了一份在校证明。“暑假打算出国去玩,打印一份办签证的时候备用啦!等到快开学的时候,我就在学校的微信服务平台上把学费缴清,充一下宿舍的电费和自己的校园卡,动动手指就全办好了!”
改革创新是引领学校发展的第一动力。早在2015年,该校率先在全省高校中建设启用师生网上办事大厅。2017年,结合“最多跑一次”项目清单,该校打造了“一网通办”的一站式网上服务平台,并从PC客户端延伸到移动端(微信服务平台)和触屏智能终端(自助服务终端)等校园服务载体。如今,该校90%以上的校务服务事项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或“零跑腿”。师生排长队办业务的场景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年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会上,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入选“院校治理”总体案例。“高效”“便捷”“规范”“环保”成了该校“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关键词。
“最多跑一次改革”的不断深入,离不开数字校园建设的技术支撑。近年来,学校投入3000万元,先后建成了浙江省智慧旅游体验中心、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中心、智慧图书馆、旅游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师生网上办事大厅、校园微服务平台等系统。学校获评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优秀单位、浙江省数字化校园优秀示范校。
在推动“数字高校”建设的同时,学校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力争建成省级“互联网+教学”示范性高校。着手学分银行、“云学习”平台建设,与更多高校合作开展校际交换生培养工作,推进与普通高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专业能力证书(1+X)”制度;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制度,提高生源质量;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丰富和普及人文类通识课程,加大体育、美育等课程比重,发挥徐霞客创业学院的示范性作用,大力开展旅游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立足行业需求 深化产教融合
7月5日,该校2019年助力万村景区化建设正式启动。自2017年组织开展“百个师生团队服务万村景区化”活动起,两年间,该校共派出89个团队分赴全省10个地市57个县(市、区)的190个村庄开展了创建指导服务,其中56个村庄成功创建成为省3A级景区村庄,其余134个村庄成功创建成为省2A或A级景区村庄,为浙江省美丽乡村“大花园”建设、区域文旅产业发展当好“智囊团”。
把职业教育课堂设在乡村田野,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师社会服务能力及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更是该校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点,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一次尝试。
走产教融合发展之路,抢抓文旅融合发展机遇,机不可失,不进则退。今年7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在该校成立,标志着浙江省文旅事业发展有了“思想库、智囊团、资源库”,也标志着学校再一次抓住机遇,勇当助推全省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其实早在2012年,在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导下,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成立了全国高职院校首家发展理事会,推动校企政三方合作。至今,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政府、省文化和旅游厅等政府机构在学校设立了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标准化研究基地、省文化和旅游智库、省文化和旅游发展研究院、省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中心、浙江旅游科学研究院、浙江旅游培训中心等重要机构平台;学校与浙江省内50个旅游重点县(市、区)签订校地共建协议,与中国旅游集团、乌镇旅游集团、开元集团、洲际集团、迪士尼等182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共建15个现代学徒制班级,累计培养学生近400人;与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等国际企业开展战略合作,由企业投入1250万元,共建共享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育共训行业企业人才近千人次。
近5年,该校筹措校企合作专项资金2819万元,合作项目252个,项目经费达4000多万元,并与7个国家级和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市(县)开展全方位合作,建立产学合作工作站20余家,创办“开元学院”“杭帮菜学院”等企业制学校9个;牵头成立由62家成员单位组成的浙江省首批职业教育集团——浙江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完成20门中高职衔接课程。
坚持开放办学 加深国际合作
“中国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度,这些表演都太棒了,我太喜欢中国文化了,特别希望有一天能到中国看看。”中俄旅游学院学生达莎说。今年6月,为庆祝中俄建交70周年,促进“一带一路”框架内中俄文化交流与文旅融合,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共同举办的中俄旅游学院第二届“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节在莫斯科成功举办。
2017年,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和俄罗斯国立旅游与服务大学在莫斯科正式设立了中俄旅游学院,这是中俄两国在旅游职业教育领域的首个合作办学机构。两年来,中俄旅游学院致力于用中国旅游教育标准为俄罗斯培养高素质的旅游和服务人才,促进中俄教育和旅游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学院至今共招收36名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生。
作为浙江省唯一承担“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的高职院校,继中俄旅游学院之后,今年7月,学校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应用技术学院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塞旅游学院,这是中塞两国在旅游职业教育领域的首个合作办学机构。2019年下半年,中塞旅游学院计划招收50名塞尔维亚学生学习汉语,双方将启动第一批旅游类专业交换生项目,开展第一批教师互访,塞尔维亚文化和旅游研究所也将在该校揭牌并启动课题研究。
目前,该校还设有省内第4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澳国际酒店管理学院,目前已培养毕业生1000余名。据麦可思调查报告,中澳合作项目毕业生60%被国际品牌企业录用,起薪比普通专业毕业生高15%。学校每年赴境外高校、国际顶级旅游企业留学、实习、研修的学生占毕业生总数的10%以上。2013、2017、2018三年均作为典型案例入选《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
“我们有幸见证并参与了旅游业改革开放的浪潮,迎来了旅游产业地位提升和转型升级,中国职业教育新一轮发展的春天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文旅融合的发展,我们也将顺时应势,抢抓机遇,深化改革,集聚优势,创新发展,努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旅游职业教育‘浙旅样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金炳雄说。
原文链接:http://news.ctnews.com.cn/zglyb/html/2019-08/14/content_355822.htm?di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