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12月1日报道
蔡姬煌韩昱
11月26日,由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与浙江省旅游协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景区发展与人才培养论坛”召开,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政、产、学、研多方面专家。他们围绕景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题,就旅游景区发展的前沿问题,景区管理的问题对策,相关校企合作途径、人才需求等内容,做了精彩发言,不仅进行理论研讨,还着重推进实际操作,旨在为景区人才队伍建设和标杆企业的发展壮大注入活力。
产业融合+技术推进:景区转型就在眼前
据了解,近年来,浙江景区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升。目前全省景区数量超过2000家,其中5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105家,3A级景区70多家,更有西湖和江郎山两处世界遗产,高级景区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此外,城市建设布局越来越充分地考虑旅游要素,各大县市都将打造城市旅游综合体作为规划目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大融合,也催生出一批旅游新业态,围绕乡村旅游、工业旅游、海洋旅游、购物旅游、运动休闲、中医药养生等主题的新型特色景区应运而生。并且,对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也为景区的营销推广开辟一条新路径,乌镇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向宏在论坛上表示,网络平台今后将成为旅游景区与游客的重要联结纽带。
更让人振奋的是,一批以新型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景区”呼之欲出,正为旅游景区带来一场“二次革命”。
接待、营销与管理:高校造血输送三类人才
这样的背景,对景区专业人才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下景区发展迅速,但景区专业人才的匮乏,也使得许多景区的转型之路走得并不顺利。据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规划系系主任周国忠介绍,当下的旅游景区急缺三类人才,一是具有高水平接待能力的VIP接待人才;二是能够把握市场走向,深谙景区旅游产品打造的营销策划人才;三是具有出色协调能力,在景区建设过程中能够承担各类管理职能的管理人才。
“如今的景区正由传统单一的观光场所向旅游休闲多元目的地发展,培养复合型的景区专业人才迫在眉睫。”周国忠强调说。
论坛当天正逢学院的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设立10周年。该专业是全国最早设立的同类专业之一,而今拥有众多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教学成果频频获奖,已累计为社会培养景区专门人才近千名,不少优秀毕业生走上了中高层管理岗位。在此时召开论坛,绝不仅仅是为了留念或表彰,更有一种承前启后的意味,期望将高校人才培养与行业力量更好地融合,在这个旅游发展的大时代,共同对景区专业领域进行上下求索。